伍建鴻



 

腸病毒可以說是在台灣常見的一種疾病,尤其夏天更是好發的時節,所以清潔洗手需要養成好習慣,想要知道腸病毒預防的方法,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認識腸病毒症狀

 

 

 

腸病毒感染可能1.生產過程垂直感染

 

很多新生兒受到腸病毒的感染被認為是經由生產過程中接受到母親的血液或生殖道的分泌物,或生產後接觸到母親口咽分泌物或暴露的糞便所致。

 

 

 

腸病毒感染可能2.子宮內被感染

 

也有不少腸病毒感染新生兒是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就發病,那麼腸病毒感染可能是胎兒在子宮內就發生了。通過生產後自羊水培養出腸病毒、在新生兒的組織檢測到腸病毒的抗原,以及新生兒出生第一天就可自血清中檢驗出中和抗體,都支持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腸病毒感染可能3.來自於家族成員

 

腸病毒曾經從懷孕婦女與受到腸病毒感染的新生兒母親的喉頭、肛門、子宮頸拭子(Cervical swab)等檢體培養出來,也有高比例的腸病毒被從家族其他的成員中培養出來,如兄弟姐妹或父親。

 

 

 

腸病毒感染可能4.經由胎盤傳導

 

另外腸病毒曾自胎盤培養出,這表示子宮內的感染是經由胎盤傳導的。腸病毒可自懷孕婦女的糞便或子宮頸分泌出來,與腸病毒可在羊水中生長這些發現也都顯示上行性感染的可能性。基於病毒血症與臨床症狀都是出生後一兩天發生的,曾有報告估計大約22%致死的新生兒是由柯薩奇B型病毒的感染,11%的伊科病毒的感染都是在子宮內就得到的。

 

 

 

腸病毒預防之道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目前,非小兒麻痹病毒的腸病毒是沒有疫苗可用來預防感染的,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防止腸病毒傳播的最基本方法。特別是洗手,可以阻斷腸病毒在家庭、幼稚園、學校以及醫院嬰兒室內經由糞口、飛沫、接觸等途徑的傳播。尤其是新生兒出生後,照護者更應該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孕婦避免接觸患者懷孕的婦女在接近生產時應避免與有可能得腸病毒感染的患兒接觸。產婦在生產前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等症狀,應該在接觸嬰兒前後勤洗手,戴口罩,也應該注意觀察新生兒的體溫及活力表現。

 

 

 

鼓勵哺育母乳健康的孕產婦及新生兒,出生後盡可能在24小時內母嬰同室,並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學習觀察新生兒的表現,避免不必要訪客。當嬰兒有不明原因的發燒、精神活力變差時,立即請兒科醫師診治。曾接觸到發燒或腸病毒感染的患者,應主動告知醫師。

 

 

 

想要看更多有關於腸病毒的相關資訊及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anhongwu9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